Saturday 24 May 2014

法聚漫談: 生命沒有出口的青年

法聚漫談: 生命沒有出口的青年: 台灣的家長常常以為孩子放學後都乖乖在家,進房間沒吵人就很OK。家長上班回來都好累了,回家就想放鬆休息,怎有多餘心思去觀察孩子的言行、智識發展成長的情況,他的交友與學習狀況呢?台灣的家長到底是因為愛你的伴侶而願意共同生養撫育下一代,感情的結晶與見證;或者是因為人類繁衍的責任,家族祭...

Tuesday 20 May 2014

你確定自己是漢人嗎?

『。。。如依立體時空你祖先若是從台南北上到彰化開墾,祖先應會兩種語言,一個是西拉雅語,另一個是閩南語,依立體時空 ,當時的彰化是說巴布薩語的,母系祖先是說巴布薩語。組成家庭後,母系祖先不會學父系祖先的西拉雅語的,小孩一定先會母親的語言巴布薩語,父親也不會巴布薩語,乾脆說閩南語,所以小孩誤認父親是說閩南語的漢人,這種情形普遍存在平埔異族群通婚之家庭。反過來說,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世界糖價高脹,台南府城北邊之平埔族人到台南工作是很普遍的,例如台南白河之洪雅族哆囉嘓人到台南 ,語言就不一樣。我所看過之母系祖先為『熟』,父系祖先『廣』或『福』的戶籍籐本最多。彰化之客家話是馬卡道族的施世榜父親帶進去的。馬卡道族人之副用語普遍使用客家話。

清國乾隆時期頒佈漢番通婚禁令

平埔族裔台灣人,常常都自稱父系祖先是漢人,母系祖先是平埔族人,是嚴重之錯誤。請參考左(按:上)圖吧 ! 『禁止漢番通婚』。

漢民不得擅娶番婦

乾隆二年巡台御史白起圖奏言(准):「嗣後漢民不得擅娶番婦,番婦亦不得牽手漢民,違者則行離異。漢民照民苗結親例,杖一百,土官、通事照民苗結親媒人減一等例,各杖九十,地方官照失察民苗結親例,降一給調用。其從前已娶生有子嗣者,則行安置為民,不許往來番社,以杜煽惑生事之端。」 。在清國不只漢民不得擅娶番婦 ,在「戶部則例」卷一「戶口‧旗人嫁娶門」有「在京旗人之女不准嫁與民人為妻」之規定。。。

。。。福爾摩沙平埔「福」「廣」系之區分為副用語言的使用辨別

『日清媾和條約』即日、中甲午戰爭所簽訂之『馬関條約』後,清光緒朝還專門下了一道聖旨:『台省大小文武各員,並著唐景崧令陸續內渡。』,戰敗國人民,必須離開台灣,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人必須離開台灣一樣。 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當時台灣人均還在使用母語(日本人稱常用語),是不是漢人,日本政府分得一清二楚,是漢人如果不回中國就直接辦「寄留」戶口。要查你是不是漢人之後代,從祖先原居地能申請到祖先的戶口你就不是漢人的後代,你是平埔族人。。。』

http://www.taiwancon.com/61234/蕭泰雄:你是漢人的後代嗎?.htm
蕭泰雄:你是漢人的後代嗎?

Friday 16 May 2014

沒有心意識,只剩機械式。。。大家都成了活死屍(Zambi)

美式中下階級的生活,很是慘絕人/獸道。這樣的蓄養與屠宰法,難怪可以大量輸出,但是你要加入那種沒有靈性的機械循環嗎?
再者,看看那屠宰場與肉品場的員工很多是東方人,有男有女,大多是來做這樣的機械化工作,來供養子女或弟妹的美國夢,讓他們的家人終有一天可以擠上中上階層,過貴族般的生活。。。

心情低落~~~

http://vdoshow.com/videos/8111
這支影片裡面雖然一句話都沒有,但是我看完後完全說不出話來。。。

Thursday 8 May 2014

精彩文章:族群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历史考察

宋元以前,泉州住民主要有闽越、汉、回三大族群(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几大族群的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凸现古代泉州社会面貌的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推动泉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构成闽南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泉州土著闽越人及其文化

泉州土著民是福建闽越族的一部分。《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畔秦,无诸……从诸侯灭秦。……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是知在秦统一之前,福建已存在一个无诸统治的闽越王国。无诸因佐汉有功,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即“复立”无诸为闽越王。西汉闽越王国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封,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前210年)灭国,历三代共92年。政治中心在闽北,考古发现的祟安汉城可能就是闽越王“都东冶”的所在地。闽越国领地有今福建省大部分以及赣东一部分。。。。

二.越汉族群互动与文化重组

汉族(华夏族)最早发源于中原地区,而后不断向周边扩展。自汉人入迁泉州之后,泉州地区民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汉人入迁的过程,也是族群互动与文化重组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经过数百年之久。

汉人入闽是自北往南不断扩大。汉人入泉一般认为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为高峰期。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泉州》载:晋江“在县南一里,以晋之衣冠避地者多沿江以居,故名。”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泉州风俗》亦载:“泉郎即此州之夷户,亦曰游艇子,即卢循之余”。“东晋南渡,衣冠士族,多萃其地,以求安堵。”考古提供资料,1959年在南安丰州狮仔山曾发现两晋南朝汉人的墓葬群。1982年又在丰州发现西晋太康五年(284)墓砖。天嘉六年(565)三月,陈世祖诏曰:“侯景以来,遭乱移至建安、晋安、义安诸郡,并许还本土,其被略奴婢者,释为良民。”。。。。。

三、泉州回族的由来与形成

中国的回族是阿拉伯人来华与当地民族通婚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据史书记载,阿拉伯人来华有陆路和海路两条路线,前者缘自13世纪初叶,后者始于7世纪初的唐代,海路早于陆路五六百年。时间有早晚,因而二者形成的历史不尽相同。。。。

Tuesday 6 May 2014

非暴力不合作主義的思想精義與行動棉角

KMT從來不怕你隨性,就只怕你多用腦袋思考、用心真實體會。。。我想中國歷代的統治者大多是這樣的,父權與族長政治的家族與地方族氏的管控也是,容易管理,便於一手主導分配不被挑戰,一直是各式各種的當權派的唯一考量。怎麼可以多多理性思辨,用心同理周遭的處境與遭遇呢?真的用腦與用心,就會發現統領者慣用的常情常理,常常卻是真正的不公不義,放縱私情,偏袒私義,拉攏私誼。一旦落入『私』的領域,全部寬容便宜處理,反之則異常的沒有人性的理法可言。。。

所以印度的不合作主義到後期的實踐,轉到智識最暗淡的地區,為人民做思考的訓練,怎麼去判讀資訊,辨認事情真正的發展緣由,用這樣的方法把一個98%文盲的邊州,轉化成智識最清晰,最有公民意識的文明地區。這就是印度喀拉拉省的公民運動的故事。這才是真正的培植了公民社會的基層實力,政府掌權者的不合理施政,才有可能被公民判讀出,然後展開各種不合作的行為,包括有能力的公開質疑,懂得捍衛自己的公民權利,懂得保存被迫害的證據,會去找尋正確的救濟程序。這樣的懂得用腦用心與用理去讓政府與權貴者不能胡為,權力被制衡。

權力被制衡不是只是政府當政者的噩夢,其實也是社會上各個角落一手掌權者的噩夢,包括威權駕馭家庭的的祖父母、父母、公婆、丈夫或妻子。。。公民要覺醒,要從打破現實生活的不合理駕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