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真言的修持,誦經與念佛呢?
先講小時候在漢傳寺院的觀察吧!當我們把常常誦持的經文背的滾瓜爛熟時,有個現象被一位老法師當「玩笑」的說,趕不上彌陀經的速度,就一直唸著「舍利弗」,看不夠快金剛經,就滿嘴「須菩提」吧,不會突兀的。以此類推早上的愣嚴咒唸到中間跟丟了,就「泮吒」一路準沒錯!
佛教的修持注重從耳入、由口出。本來的意思是教誡出自上師之口入跟從徒眾之耳,注意聽,細心琢磨思、念之。所以佛陀講法一直說著『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但是佛團內部也有一種分辨思緒,重塑思考細節的意識訓練,也就是「議論」經教,力求思維邏輯的面面觀察,是否符合了四諦三法印的佛法基本原則。是考驗了聽聞經法後的整合其中「出事入理」的貫通能力,想得通,左右腦的瞬時邏輯應變都通順無誤,以意導行,以神率氣,精神氣象,言行舉止,就容易呈現一個「共振」狀態,身口意行相容、三業彼此增上,也就容易觸發戒定慧次第增上,經加行而究竟見道了。
佛陀入滅後,沒有大家公認的根本上師開壇登台言說教誡了。大家都是旗鼓相當的師兄弟,沒啥誰修持特出到像佛一樣的覺行圓滿,大家都是有專精特長的一面,沒有一個做得了最共容的全向性的教法歸處,所以此後佛團採「眾議共和」(差不多與雅典共和同期)的領導模式,決定所有佛團弘道走向的大方向與大策略。所以小事小眾時在誦戒後做個羯摩白個眾徵詢共識;大事決斷來個全體的集結共同抉擇。凡事攤開來說了,議論表決三讀通過!那麼此後怎麼凝結大家對佛法的共同信念,對佛陀教誡的共同持守呢?就是共修了,一起回想當年請法的過程,齊聲念誦教誡內容(就是誦經法會了),用這樣的大眾威德、共鳴磁場,彼此打氣,如佛在世間一般。
議論辯經呢?大家彼此間既然學力都不差,而且這就是佛陀在世時,資深弟子帶著資淺的學弟修正邏輯思維的教學法,所以,情勢依舊,形式照舊吧!一路來到了「空有大戰」的論辯決裂情勢上來。。。
我自己離開熟悉的佛團生活,再次於世間學校上學。剛開始在印度學系,後來去了人類學系,開始以人的生活與生活中的組織運作,歸納高層道理的施行內容,再從生活細節的行踐,觀察「道」在出事入理間的落差與圓滿的原因與理由。最後才去總結整個現象「成住壞空」的軌跡。(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