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Nicolas Sarkozy)与拿破仑相比,不仅是因为他们都长得短小,还因为拿破仑来自外岛科西嘉,萨科齐的父亲保罗·萨科齐来自异国匈牙利。我曾经说匈牙利民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以女真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民族,以这位法国总统的匈牙利父系家世,可以进一步阐明这个结论。
萨科齐总统年幼时父母离异,保罗·萨科齐拒绝抚养他的三个儿子,因此孩子们是在外祖父本铎·马拉(Benedict Mallah)的关爱下长大的。本铎·马拉是从土耳其统治下的希腊萨洛尼卡城移民来的犹太青年,远祖则是出自西班牙,他在自由开放的法国习医,娶妻后皈依了法国天主教,后来在巴黎悬壶成名。在纳粹占领法国时,马拉家族有五十七人被杀害。
因此,法国总统萨科齐只有四分之一的法国血统,他的姓氏还表现了鲜明的匈牙利血统;但是每当有人以他的移民背景来质疑他的排外立场,他会毫无闪烁地应对‘我是一个法国人’。从文化背景和从政治立场上看,萨科齐是不折不扣的法国人,而我们只对他的血缘有兴趣,那是与他的政治立场毫无干系的事情。
保罗?萨科齐原名Nagy-Bócsay Sárk·zy Pál,他姓Sárk·zy名Pál,前面的Nagy是匈牙利语的‘大’字,Bócs是女真姓氏‘蒲察’,Nagy-Bócsay是部落名‘大蒲察’。因此他是‘大蒲察的萨科齐家的保罗’,这种归属表达就象‘北京的张家的小三子’,是东方人从大到小思维习惯。保罗归化成法国人后把自己姓名颠倒成从小到大的Pál Sárk·zy de Nagy-Bócsa,他的满洲部落籍贯de Nagy-Bócsa就还有了一点de Gaulle(戴高乐)的味道了。
保罗的母亲叫Csáfordi Tóth Katalin,她的娘家姓氏Tóth是匈牙利头号大姓,也就是《金史》记载的女真姓氏‘拓特’;这个拓特家族出自Csáfordi部落,中国历史里也有这个部落名的信息,《魏书》说到过若干‘鲜卑乞伏’人物,匈牙利文的cs是读ch的,Csáfor的读音就是‘乞伏’。因此法国总统的祖母是‘乞伏底的拓特家的卡塔琳’。
保罗·萨科齐的祖辈是匈牙利的‘二等贵族’,帝制时代贵族等级约占匈牙利人口的百分之五,他们大多是Magyar各部落的强人后裔,‘大蒲察’和‘乞伏底’大概就是这些远东部落中的两个。旧时‘大蒲察的萨科齐家族’在佩斯城东九十二公里处的Alattyan村有一个庄园,萨科齐选出候任时《纽约时报》的记者造访了这个‘有两千条灵魂(souls)’的匈牙利村庄,据说总统家的根(roots)已经被兜底拔掉了(uprooted)。
匈牙利曾经是一个疆域可观的中欧强国,一八六七年开始成为举足轻重的‘奥匈二元帝国’的一元,因此也就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一九一八年战败后帝国崩析,匈牙利和奥地利双双沦为蕞尔小国。二次大战前匈牙利又试图崛起,与希特勒的德国结了盟,结果匈牙利第二军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与德军分食败果,二战的结局使匈牙利更加不得翻身,蕞尔小国成了前苏联麾下的一个卫星国。
欧洲多有战乱,萨科齐家族也少有快乐,一九一九年罗马尼亚占领军把萨家庄园的屋舍焚为平地,一九二八年保罗·萨科齐出生在布达佩斯,三十年代萨家变卖了老家的田产,父亲是县城Szolnok的一名民选小吏,一九四五年他们举家逃往德国,当年又返回家乡,不久父亲就死去,卡塔琳妈妈担心儿子被征入匈牙利人民军,还怕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于是唆使他出逃西方。
那时从匈牙利去奥地利,大概就象解放初去香港一样方便。保罗经过奥地利来到了西德巴登巴登,法国占领军总部就设在这个德法边境的小城里,他在那里参加了法国外籍兵团,立刻就被送到阿尔及利亚去受训,原本他是要去印度支那打仗的,但是一位当军医的匈牙利同胞帮了他的忙,或者为他作了弊,军医让奠边府的包围圈里少了一粒匈牙利炮灰,但为法兰西共和国保全了一位总统的父亲。
一九四八年,从外籍军团解役的保罗·萨科齐以平民之身登陆马赛,于次年结识法学院女生安德丽·马拉,两人婚后定居在巴黎,五十年代一家人连生贵子。
保罗?萨科齐也是一个精明人,成了画家还经营广告生意;但是他一生连连换妻,总统似乎也有乃父之风。本文不想叙述萨家的这些琐事,花边新闻就此剪段不续,言归正传讨论萨科齐的家世。
匈牙利姓氏Sárk·zy按法文或英文可读‘萨科齐’,但匈牙利文的s读sh(或即汉语拼音的x),读来应如‘夏科齐’。在任何语言里s-sh的音转都经常发生,譬如汉字的‘厦’就兼有‘萨/夏’二声,故尔‘萨科齐’和‘夏科齐’都是可取的读音。
中国北方民族也有与‘夏科齐’或‘萨科齐’相关的姓氏。新疆的锡伯族是清代从东北迁去戌边的,至今许多锡伯族同胞还识满文说满语,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姓氏考》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六百多个包括变写在内的锡伯姓氏,其中第五百九十七个是‘萨孤氏’(满文是‘萨孤·哈拉’),‘萨孤’正是‘萨科’。那么为什么Sárk·zy比‘萨孤’多了一个尾音zy呢?
类似的现象是北宋《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的‘萌古子’和‘萌骨子’,所谓‘三朝’是北宋末年徽宗、钦宗、高宗三个皇帝的时代,《会编》收集的是其间与金国交涉和战的史料,那时蒙古部落正在兴起,中原和蒙古之间隔了一层金国的屏障,北宋关于蒙古的信息大都是从参加和议的金人那里听来的,因此‘萌古子’和‘萌骨子’就是女真语里的‘蒙古’。
族名‘蒙古’、‘仆骨’、‘回纥’、‘萨孤’中的‘古/骨/纥/孤’等字,本来就是蒙古原语中的‘部落’或‘家族’,汉语承继为‘国’。族名‘女直’、‘月氏’、‘月支’、‘白翟’、‘赤狄’、‘萌古子’中的‘直/氏/支/翟/狄/子’等字(兼音ji或zi),则是通古斯语中的‘氏族’,后来发展成汉语的‘氏’(转音si/shi)字。恰如赘言‘蒙古’为‘萌古子’,女真人也把族名‘萨孤’画蛇添足为‘萨孤子’,或即匈牙利姓氏Sárk·zy.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汉书·西域传》记载的中亚族名‘塞种’就是‘萨孤’的意译,西方历史记载的古代中亚族名Saka或Σ·και则是它的音译。
匈牙利还有一个小姓Sárhó,与Sárk?只差h/k间的轻微音变,它的读音就是《五帝本纪》中的史前中原姓氏‘少暤氏’,或人名‘少昊’,或是《汉书·西羌传》中的族名‘烧何’(拟音xiaho或xiaoho)。这样一路追踪下去,不难发现匈牙利姓氏Sárk·zy是根在黄河流域‘少暤氏’,它流出了中原就成了‘戎狄’,走得最远的今天还当上了法国的总统。
原文網址:法國總統薩科齊是中國少皞氏的後代
PS少皞氏不是在炎黃世系裡的正統民族共祖中嗎?為了證明薩科齊是廣義的中國人,間接證明少皞氏的北狄身分,北狄嗎?印順法師說,少皞氏是神鳥族的一支,與女真同源。不管如何,轉來轉去,卻是間接的戳破了漢族“華夏”與戎狄蠻夷的血緣的不共,作實了漢族的概念只是一個一群人在生活方式與社會組織做出選擇的政經等文化概念的總集,與血緣無關。少皞氏的後人,也有成為了戎狄,到了西方,最後當上了法國總統。 Ani DW (少皞氏的墓在山東曲阜,在正史上是正統漢族的共尊遠祖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